随着一年一度高招季的到来,海南各高校2024年招生专业和计划也纷纷出炉。南海网记者梳理发现,多所高校专业“上新”。高校专业建设是为了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发展,亦是回应市场,系人才需求“晴雨表”。各校新增专业“新”在哪?瞄准了怎样的国家发展与社会需求?释放了哪些信号?针对此记者展开采访。
服务国家战略 开辟专业新赛道
多年来,教育部深入推进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引导和支持高校开设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新专业,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海南多所高校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进行探索和实践,优化调整专业,进一步开辟高等教育领域的新赛道。
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服务国家战略,海南大学今年新增4个本科专业。
为充分发挥海南大学人才科技优势,加快培养生物育种、南繁种业等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南繁战略、南繁硅谷建设和海南区域经济发展,海南大学南繁学院申报并获批了新专业——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育种科学专业以国家现代农业和现代种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在现代种业领域富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以期大力推进高新前沿技术与育种行业的深度融合,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分子设计育种的创新和发展。”海南大学生物育种科学责任教授聂立孝介绍,该校专业今年首批计划招生60人。
“随着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大数据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科系副教授陈赞章表示,海南大学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面向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及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的积极响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亚学院面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以及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的迫切需求,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计划从今年起每年在全国招生80人。“专业将精准定位汽车芯片、人工智能芯片以及信息安全芯片等应用芯片领域,致力于培养适应海南半导体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芯片人才。”三亚学院电子信息系主任丁学用介绍,这也是为了抢抓国内半导体产业和海南自贸港等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助力解决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卡脖子”问题。
服务国家战略,各校新增专业向“智”向“新”而行,也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三亚学院聚焦数字经济这一赛道,开设全省高校首个数字经济专业,该校同时新增新能源汽车专业。海南大学今年还新增国际法专业、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
瞄准区域需求 服务自贸港建设
海南各高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呼吁。服务自贸港建设,催生各校新专业,而各校新专业也以推动自贸港建设为使命。
“作为地方院校,我们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我校大力推进学科和专业的综合化,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优化专业方向。据此,我校申报增设化学专业。”琼台师范学院化学专业负责人何丹凤介绍,该校化学专业今年首批计划面向全国多个省份招收45人。“化学专业基于在绿色化学、产品检测和分析技术方面的优势,培养方向侧重于化学类产品的检测、评价和清洁生产等方面培养化学人才。”她表示,这在海南高校中具有明显的区分度,能够实现错位发展,同时,应用型化学人才的培养与未来自由贸易港发展的需要高度匹配。
海南大学此次增设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是全国综合性大学中较早一批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也是海南省首个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构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传播体系,既是海南自由贸易港自身对外传播的需要,也是借助海南自贸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根本要求。当前,海南国际传播事业各项工作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亟须在智力资源支撑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发力。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传播学专业副教授秦艳说,立足海南、联通中外、放眼世界,海南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多语种语言能力,近三分之一的专业课程计划以双语授课。另外,海大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设计融入海南特色与区域专题,比如海南自贸港与国际传播、海南与南海专题等,这些课程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潜力与前景,鼓励他们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自贸港建设,为海南自贸港国际传播事业与文化软实力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海南省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保有量占比、车桩比等都持续处于全国前列。“我校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面向国家及海南省经济建设、自贸港建设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现代智能汽车工程师的基本素养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三亚学院智能汽车系副主任王良成说。
强化交叉融合 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在人才培养上,多学科交叉汇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此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进一步强化了交叉融合。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瞄准海南海洋经济发展需求,新开设轮机工程专业。“轮机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船舶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船舶设计、制造、安装、检验、智能运维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轮机工程专业负责人于海杰表示,轮机工程专业与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式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以及专业特色教育,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迅猛,对经济发展、企业管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背景下,海南大学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点建设成果,建立辅助于管理决策、融合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这不仅是积极响应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需求,亦是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的人才培养需求。”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科系副教授陈赞章表示。
琼台师范今年新增的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拓展等,具体课程包括但不限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绿色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分析、环境化学等,亦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特点。“化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琼台师范学院化学专业负责人何丹凤表示,该校理学院教学仪器设施、教学条件齐全,现有实验教学楼两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充足,具备培养化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条件。
突出就业导向 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循环
新增专业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就业。海南各高校新增专业突出就业导向,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循环。
三亚学院开设全省高校首个数字经济专业,便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的生动体现。“我校数字经济专业第一批计划招生70人,人才培养将突出国际化、数字化、产教融合化等特点,通过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数字+技术+经济‘复合型人才,助推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数字经济系主任教授徐超静介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专业就业面广泛。数字经济人才能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就业;学生也能在互联网金融、数字贸易、精准营销、电子商务、共享经济、智慧生活、平台经济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就业;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柔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供应链管理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也需要大量的数字经济人才。
海南大学今年新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这对全面提升海南省大数据人才资源素质,推动海南省大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将围绕大数据领域人才发展,依托省内外高校,建设大数据产学研示范基地、大数据专业大学生实习(见习) 基地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全面提升全省大数据人才资源,从而推动大数据企业发展和产业创新。”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管科系副教授陈赞章表示,该校将推进校企联合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实验室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稳定就业去向。
琼台师范学院今年新增化学、应用心理学、环境设计3个本科招生专业,也是紧贴社会需求,坚持就业导向。“近年来,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发,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到2025年,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贸港快速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指出要配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在全省300多所中小学建设示范性学校心理辅导室,打造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琼台师范学院心理学副教授陈晓凤表示,现实需求和相关政策直接推动了琼台师范学院新增应用心理学专业。未来,应用心理学的学生们可以到幼儿园、中小学与特殊教育学校等各类学校就业,为自贸港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黄婷
责任编辑:林莉
来源:南海网